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爆发和流行,季节性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和乙型。
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流涕、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可能伴有腹泻。

主要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
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2.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等部位;
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4.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尽量不去人群聚集场所;
5.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居家隔离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时,陪护人员和患者都应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肺
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致病生物,主要通过
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潜伏期较长,可达2-3周。多数表现为咽炎、鼻炎、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出现发热、头痛、畏寒、咳嗽、全身不适、明显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

传播途径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预防措施
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于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的传染病。
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3-7天左右,最长不超过两周。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有的孩子甚至持续出现高热。同时,会伴有皮疹,皮疹是有一定的特征性的,可以表现为手心、脚心、肛门周围的皮肤,甚至关节等等部位的红色皮疹、斑丘疹、甚至皮疹上面形成小的水泡,看孩子咽部的时候会发现在咽峡部也会看到红色的皮疹或者是水泡,这是普通的手足口病的特点。
播途径
1、经粪-口途径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可感染。
2、密切接触传播,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肠道病毒主要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3、呼吸道飞沫传播,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预防措施
1.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
2.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可降低患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的风险。
3.家长平时还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
肺脏,称为肺结核病。肺结核是结核病传染的主要类型。
主要症状
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其他常见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咳嗽咳痰两周或痰中带血可能得了肺结核,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传播途径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喷出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健康人吸入后可引起感染,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展为肺结核病人。
预防措施
1.及时就诊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2.吐痰时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的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3.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4.居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5.提高免疫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感染结核。
6.接种疫苗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预防儿童重症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
供稿单位:伊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
供稿人:毛雪莲
审核领导:谢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