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拟订伊吾县卫生健康政策,拟订伊吾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政策、规划和标准并组织实施。统筹规划卫生健康资源配置,推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展,指导区域卫生健康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贯彻落实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和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等政策措施。
二、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的建议。组织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管办分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哈密市推动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政策措施,研究提出医疗服务等政策的建议。
三、负责卫生应急工作,承担全县医疗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牵头组织协调传染病疫情应对工作,组织指导全县传染病以外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
四、组织开展卫生健康宣传、健康促进活动,协调推进健康伊吾战略实施,严格落实自治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有关工作。
五、负责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
六、贯彻落实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展药品使用监测、临床综合评价和短缺药品预警。执行国家药品法典和自治区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
七、贯彻落实职责范围内的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相关政策措施,推进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指导基层开展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的管理。协调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八、负责全县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综合行政执法职责。落实自治区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业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建立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管理体系。负责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管理。组织实施医疗服务规范、标准和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规则、服务规范。
九、负责优化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展人口监测预警,研究提出人口与家庭发展相关政策建议,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协调推进托育服务发展工作。指导伊吾县计划生育协会的业务工作。
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中医药(含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下同)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全县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及临床用药等监督管理,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统筹中西医发展,指导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
十一、指导全县基层医疗卫生、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等工作。推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展。
十二、贯彻执行自治区传染病预防控制及公共卫生监督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政策、规划、标准,负责全县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工作体系建设。领导全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工作,制定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办法并组织实施。审核县疾病预防控制局的监测预警等规划计划和应急预案,指导开展监测预警、免疫规划和隔离防控等相关工作,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制定并组织落实全县免疫规划以及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负责预防接种监督管理工作,执行国家检疫、监测传染病目录,提出法定传染病病种调整建议。统筹规划并监督管理全县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建立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制度并组织实施,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队伍建设的政策并组织实施。规划指导全县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疫情监测、风险评估工作并发布疫情信息,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的疫情信息通报和共享机制。负责传染病疫情应对相关工作,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工作,拟订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指导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负责县本级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出传染病疫情应对应急物资需求及分配意见。负责全县传染病防治、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和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监督工作,组织查处重大违法行为,健全全县卫生健康综合监督体系。
十三、负责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负责县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十四、完成县委、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十五、⠼/span>职能转变。县卫健委应当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实施健康伊吾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各族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一是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加强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健康服务体系。二是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推进卫生健康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三是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卫生健康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四是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推进管办分离,推动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五是强化对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领导和工作协同,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和网络,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坚持将预防关口前移,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运行机制,坚持依法防控,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推动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健全决策咨询体系,实现动态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