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哈密市紧抓“双碳”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优势,全力推进国家级现代综合能源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在新时代能源革命中书写精彩篇章。伊吾县以煤化工产业链延伸为突破口,成功实现荒煤气“变废为宝”,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近日,记者走进伊吾工业园区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在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监控屏,密切关注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

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控室。
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1000万吨/年煤炭分级提质综合利用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煤炭分级提质综合利用项目,具备年产510万吨提质煤、100万吨煤焦油的规模产能。该项目成功构建了煤炭资源转化与精细加工的全方位、立体化产业发展新模式,科学布局了“煤—气—油”和“煤—气—乙二醇”两大高效循环利用产业链。然而,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每年会副产64亿标方的荒煤气。由于荒煤气氮气含量高、杂质多,一直以来加工利用难度极大。在传统煤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荒煤气有时会被当作燃料使用,更多时候则是以“点天灯”的方式燃烧排放,这种方式不仅给企业环保带来了压力,还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新疆广汇煤炭清洁炼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成说:“荒煤气有50%需要返回到炭化炉参与热解过程,第二部分是去下游的脱硫装置,在这里经过脱硫之后最终进入我们的气柜,在40万吨的乙二醇没有投产之前,我们的荒煤气用到我们自身的锅炉使用的只有30%,新疆信汇峡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使用掉的20%左右的原料气,剩余50%是通过放散燃烧掉了。”

哈密广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开展巡检。
针对煤炭初加工中产生的大量荒煤气,伊吾县充分发挥煤化工企业聚集优势,积极引进科技创新企业,积极响应“双碳”目标。2019年,哈密广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荒煤气制40万吨乙二醇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5.59亿元,并于2022年3月正式投产运行。该项目开创了国内首套荒煤气制乙二醇技术实际应用的先河,让荒煤气实现了华丽转身。
哈密广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全普说:“广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个荒煤气制乙二醇的项目。我们主要依托清洁炼化和新能源两家公司的原料和公用工程。公司经过压缩、转化、净化除掉其中的杂质气体,并经过PSA提出有效气体一氧化碳和氢气,将一氧化碳送到DMO合成生产草酸二甲酯,然后再将草酸二甲酯进入加氢工艺生产乙二醇,乙二醇经过精制提纯后得到聚酯级乙二醇。”
该项目不仅实现了对低价值荒煤气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张全普告诉记者,项目每年可利用荒煤气26.5亿标准立方米,相当于每年节省标煤57万吨,可直接减排二氧化碳62.8万吨。
张全普说:“目前装置日产乙二醇已接近1100吨,各项工艺正常,正在向高负荷、长周期的生产目标,稳步迈进。”
产业链的延伸让荒煤气实现了从“废气”到“财富”的转变。刘成告诉记者,现在企业仅荒煤气就能增值4亿元左右。
刘成说:“现在(副产的荒煤气)调整为40%自身锅炉用,40%直接给环保科技乙二醇装置作为原料气使用,剩余的20%是给信汇峡焦油加氢做原料气,这样就实现了我们荒煤气100%全利用状态。”

新疆新伊碳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工人正在开展巡检。
为了进一步拓展荒煤气利用途径,实现资源高效综合利用,2020年12月,新疆新伊碳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3.7亿元,建设了2*465吨/时亚临界超高温燃气锅炉和2*135兆瓦级亚临界超高温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及其配套辅助设施。这一举措实现了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不仅破解了煤化工产业长期面临的荒煤气排放难题,更为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新疆新伊碳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志钢说:“公司已建成国内最大以中低温焦炉煤气为原料的高参数发电机组,总装机370兆瓦,自投产以来累计发电超90亿千瓦时,为区域电网稳定运行和新能源销纳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年销纳焦炉煤气48亿标方,减排二氧化碳180万吨协同处理含油高杂废水60万吨,为新疆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和现代煤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
从曾经的污染“废气”到如今的“绿色财富”,伊吾县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荒煤气实现了绿色蝶变。这一实践不仅为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