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伊吾县正在创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要实现创建目标,需要全县各族人民大力支持。在创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加各类民族团结主题活动,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教育和带领家人及朋友做到事事讲团结、处处讲团结,把民族团结融入日常生活和言行中,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伊吾县哪一年创建上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答:2021年。
2.伊吾县现在在申报哪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答: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3.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什么?
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题是什么?
答: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5.什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6.“五个认同”是什么?
答:各民族要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7.新疆工作总目标是什么?
答: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最难最长远的问题是什么?
答:民族团结。
9.党中央治疆方略“二十字”方针是什么?
答: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
10.每年几月是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
答:每年5月,2023年是自治区第41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1983年是自治区第1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
11.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答: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12.“三项计划”是什么?
答: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
1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是哪“十一进”?
答: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军(警)营、进团场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景区、进窗口单位、进其他社会组织。
1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共同”指的是什么?
答: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15.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是什么?
答: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16.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什么?
答: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
1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答: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8.各族群众应当增强哪“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
答: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9.民族团结进步的“六个相互”的内容是什么?
答: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20.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写照是什么?
答: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1.伊吾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是哪一年?
答:2016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5年届满,正在重新申创。
22.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3.近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
答:2021年8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
24.党的民族工作应正确把握的“四对重大关系”?
答: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25.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是什么?
答: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26.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5+1”是什么?
答:“5”:一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二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四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五是有效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1”: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2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的细胞工程指的是什么?
答:积极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好家庭”“好庭院”“好小区”“好巷道”“好科室”“好商户”“好司机”“好车间”“好楼栋”“好班组”“好员工”“好宿舍”“团结岗”等。
2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是什么时候实施的?
答: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29.自治区,州、市(地),县(市、区)至少每几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答:自治区至少每5年,州、市(地)至少每3年,县(市、区)至少每2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30.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什么?
答: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31.习近平总书记谈民族团结“三个像”是指?
答: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32.“三进两联一交友”是什么?
答:在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中广泛开展“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学生交朋友”。
33.各民族交往的“六个相互”是什么?
答: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34.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5.“五个互嵌”的内容是什么?
答:空间互嵌、经济互嵌、社会互嵌、文化互嵌、心理互嵌。